随着高考结束和暑期来临,本市多家医院眼科迎来了就诊高峰。近日,北京青年报记者前往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屈光手术中心探访,作为全市规模最大的屈光手术中心南京网上配资,这里正全力运转服务患者。据该中心数据显示,每年6月至8月,近视矫正手术量较平日增长近一倍,日均手术量可突破200例。值得注意的是,前来手术的患者中,18-25岁的年轻人占比越来越高,且高度近视者增多,折射出近视防控的严峻形势。专家强调,做完近视手术并非一劳永逸,科学用眼至关重要。
r暑期手术量激增青年学生成为主力军
r上午9点,北京同仁医院门诊楼二层的屈光手术中心人头攒动,长长的队伍从不同的检查室门口拐着弯延伸出去。手术前,患者需要在这里开展严格的眼部检查,由医生评估是否适合手术以及选择哪种术式。每年一到暑期,这里便格外繁忙。
r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屈光手术中心暑期手术量翻倍
r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,候诊患者以年轻人居多,其中不乏刚刚高考完的学生。马天翔(化名)正捏着一沓检查单据有序排队,他来自西城,刚结束高考,打算利用暑假时间把眼镜摘掉。马天翔给北青报记者展示了单子上列明的检查项目,有角膜厚度检查、角膜曲率检查、眼底检查、眼压测量、远视力检查、近视力检查、扫描激光眼底检查等十多个项目。“我两只眼睛都是600度左右,近两年度数比较稳定。平时喜欢打篮球,但戴着眼镜总是不方便,此前一次激烈的对抗赛还被镜框剐伤,想看看能不能做手术摘镜。”
r排队间隙,陈欣(化名)和方晓彤(化名)热络地聊着天。陈欣今年25岁,已有14年的眼镜佩戴史,左眼300度,右眼375度,今年刚刚研究生毕业,即将踏入职场。她的摘镜目的十分明确:“为了变美。平时戴眼镜特别不方便,镜托压鼻梁,鼻根容易有凹痕。”她提前做了三个月“功课”,下定决心后,终于顺利挂上号开启“摘镜之旅”。
r对于暑期就诊高峰,同仁医院屈光手术中心主任医师翟长斌早就习以为常。“每年暑期手术量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初至8月底,单日的手术量可达200例左右。屈光手术中心两个专用手术室全天候开启,从早8点开始,运转至晚10点是常态。”
r翟长斌分析,选择在暑期做手术的主要有三类人群:一是高中毕业生,他们刚结束高考,时间充裕,尤其是报考军校、警校、飞行专业等对裸眼视力有严格要求,便选择在招生体检前抓紧矫正视力;二是求职大学生,部分企事业单位招聘对视力有明确标准;三是有寒暑假的人员,如大学生、教师等群体,利用假期进行手术。
r近视防控形势严峻高度近视患者增多
r据不完全统计,2023年,我国每千人中有1.5人进行了近视矫正手术,与2021年相比有所提升。
r翟长斌明显感受到,近年来走进门诊的手术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,尤其是18-25岁人群越来越多。同时,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占比在20%以上。除了本地近视患者外,北京同仁医院也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例,如高度散光、眼底病变患者等。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近视防控的严峻形势。”
r在门诊中,也不乏家长带着未成年人前来咨询。翟长斌说,目前,近视矫正手术的适宜年龄主要集中在18-50岁。“近视手术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视力保持相对稳定状态。18岁之前还未成人,随着身体发育的变化,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压力,如中考、高考,孩子近视度数仍可能发生变化,一般建议用框架眼镜来矫正,经济、方便又安全。若无特殊职业需求,此时做近视矫正手术意义不大。此外,随着年龄增长,50岁以上人群很可能出现老花问题,因此就这部分人群而言近视手术获益有限。”
r术式并非越贵越好适合自己最为稳妥
r当下,近视矫正手术已进入“全程激光无刀”时代,主流术式有角膜激光手术和眼内晶体植入术。角膜激光手术相当于做“减法”,需要切削角膜。晶体植入术则为“加法”,相当于往眼睛里加一个镜片,无需切削角膜。
r翟长斌介绍,术式选择因人而异。如果患者本身眼部条件尚可、度数不高、角膜厚度够,在安全范围内可采用角膜激光手术。比如,全飞秒手术切口小、恢复快,适合运动员等有对抗性运动需求者;或可采用更加个性化的半飞秒手术,结合患者角膜形状精准切削角膜,使视觉效果更加精准,适合摄影师、设计师、机场塔台工作人员等对视觉质量要求高的职业;如果角膜偏薄、度数又高,则可以采取眼内植入晶体手术。
r“有的患者认为越贵的越好,一上来就要医生给自己安排最贵的手术,实际上并非如此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具体采用何种术式需结合患者自身眼部情况、职业需求等因素来决定,且需经详细检查、评估,整个检查流程可能需要3-4小时,相当于一次全面的眼部‘体检’。近视手术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,并非人人都适合,每年都有不少患者不符合条件而被劝退,比如,角膜厚度不足、近两年度数不稳定、眼部有炎症、青光眼患者等。在符合安全条件的基础上,再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达到摘镜目的。”翟长斌说。
r手术并非一劳永逸科学用眼才是关键
r翟长斌强调,手术只是矫正现有的近视度数,并不能阻止近视进展,做了手术也并非一劳永逸。“术后科学用眼和护理是关键。根据随访数据,术后最常见的反应是干眼,大约半数患者在术后三个月会出现干眼症状,比如,眼睛干涩、不适,此时滴人工泪液可缓解。部分人在早期愈合阶段夜间会出现轻度的眩光,夜间视力可能会受影响,夜间驾驶汽车需注意安全,不过该症状会在半年到一年左右逐渐消退。”翟长斌解释,这些症状与术式选择也有一定关系,手术方式选择得好,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可能更小一些。建议术后一周眼睛避免进水、揉眼,避免做对抗性强的运动,防止眼睛受伤,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。
r延伸近视防控需关口前移增加户外活动是根本
r近年来,我国近视低龄化现象日趋明显,很多一二年级学生甚至更小的孩子都戴上了眼镜。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变迁,学业压力增大、户外活动时间减少、电子产品依赖等多重因素叠加,让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间大幅增加,都在加剧近视风险。国家卫健委202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,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.7%,其中小学生为35.6%,初中生为71.1%,高中生为80.5%。
r“近年来,政府越来越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,卫生、教育系统也都采取了很多措施,包括增加户外活动、改善教室照明等措施,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。”翟长斌表示,预防近视关键是要增加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,加强体育锻炼,减少近距离用眼负担。适宜的户外光照也能促进视网膜多巴胺分泌,抑制眼轴过度增长。翟长斌强调,近视手术终究只是一种矫正手段,既要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案,更要呼吁全社会将关口前移,及早重视青少年近视预防,这需要家庭、学校、医疗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。
r文/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
r摄影/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
r南京网上配资
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